一般而言,需要通過各個方面的研究,使藥物盡可能地可以采用濕熱滅菌工藝。只有在理論和實踐均證明即使采用了各種可行的技術方法之后,藥物活性成分依然無法耐受濕熱滅菌工藝時,才能選擇無菌生產工藝。任何商業上的考慮均不能作為不采用具有最高無菌保證水平的最終滅菌工藝的理由。
1.1 藥物活性成分的化學結構特點與穩定性
通過對藥物活性成分的化學結構進行分析,可以初步判斷藥物活性成分的穩定性,如果其結構中含有一些對熱不穩定的化學基團,則提示該藥物活性成分的熱穩定性可能較差。在此基礎之上,還應該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強制降解試驗對藥物活性成分的穩定性做進一步研究確認,了解在各種條件下可能發生的降解反應,以便在處方工藝研究中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保障產品能夠采用濕熱滅菌工藝。對于一般降解雜質,不應僅僅因為其含量超過
ICHQ3A、Q3B 指導原則規定的限度,就排除濕熱滅菌工藝而不進行論證,如果一般降解雜質確證為代謝產物或其含量水平已經過確認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仍推薦采用濕熱滅菌工藝。
1.2 處方工藝
在對藥物活性成分的化學結構特點與穩定性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處方工藝的優化研究。例如采用充氮工藝或在處方中加入適宜的抗氧化劑來減少氧化雜質的產生;選擇利于藥物活性成分穩定的 pH 值范圍、溶劑系統、輔料等;通過滅菌時間和滅菌溫度的調整來篩選藥物活性成分可以耐受的濕熱滅菌工藝條件等。
1.3 包裝系統
注射劑包裝系統的選擇和設計也是可能影響濕熱滅菌工藝條件選擇和最終無菌保證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中需要結合產品特性、包裝系統的相容性、以及滅菌器的滅菌原理等,對包裝系統的種類、性狀、尺寸進行篩選,保證所選的滅菌工藝條件不會對包裝系統的密封性和相容性產生不利的影響,如包裝系統的變形、破裂,或者浸出物超過可接受的水平等。應該注意的是,使用熱不穩定的包裝系統不能作為選擇無菌工藝的理由。
1.4
注射劑的穩定性研究
無論使用何種設計方法,都需要進行最終滅菌產品的穩定性研究。考察最終滅菌工藝對產品穩定性影響的指標可包括有關物質、含量、pH 值、顏色以及產品的其它關鍵質量屬性。
滅菌時,微生物的殺滅效果和藥物活性成分的降解程度都是溫度和時間累積作用的結果。這意味著加熱和冷卻過程的變化也可能影響微生物的殺滅效果和產品的穩定性。因此,穩定性研究用樣品最好選取處于最苛刻滅菌條件下的產品,如可選取在熱穿透試驗中 F0 最大或滅菌參數值(最高允許滅菌溫度和/或最長滅菌時間)最大位置處的滅菌產品進行穩定性考察,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在有效期內仍能符合要求。
1.5 仿制注射劑滅菌工藝的選擇
仿制注射劑選擇的滅菌/除菌工藝,應能保證其無菌保證水平不低于參比制劑。如果參比制劑采用了無菌生產工藝,若仿制注射劑對其處方組成合理性、滅菌工藝產生的降解雜質等風險因素進行了全面的論證之后,也應按照滅菌工藝選擇的決策樹(詳見附件 1)進行滅菌工藝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