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調查是任何GMP活動中很重要的質量方法。在FDA和其他監管機構發布的規則下,偏差是經常被提起的問題。許多機構公司在偏差調查的編寫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在偏差調差中經常遇到的8個問題怎么避免!
1.未利用歷史數據進行持續改進
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調查收集到的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數據,可用于不斷改進、提高生產力和減少調查的再次發生。許多公司每年只審查數據一次,而且有些敷衍了事。一個良好的趨勢過程是監測和積極應對發展中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跟蹤調查數據(根本原因、功能組、單元操作)將有助于持續監控設備中按產品、流程區域和功能組等發生的事件類型和根本原因。制定標準事件類別和可采取行動的根本原因清單,以便趨勢偏差和調查數據。這份清單可以超過200或更多數據,可以幫助調查人員以可操作的方式寫出他們的根本原因。
2.把人為錯誤作為根本原因
這是監管當局在其缺陷中經常引用的缺陷。重復把人為錯誤作為根本原因是一個跡象,表明您的組織沒有權力和/或資源來找出真正的根本原因,并糾正重復出現的潛在問題。
人的錯誤可以是一個根本原因類別,但它本身很少是真正的和可采取行動的根本原因。真正的根本原因通常是在其他領域,如程序(“步驟x.x不明確”)、培訓(“由于SOP沒有列入培訓課程而沒有被安排關于程序的培訓”)、環境(由于火災報警引起的注意力分散)或機器(“設備設計和布局不當”)。
重要的是找到一個真正的、潛在的根源,并以可操作的方式描述它,以防止再次發生,并減少今后與人員錯誤相關的事件的數量。這類事件在生產效率損失、合規和勞動力成本以及調查不合格行為所需的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企業造成了驚人的損失。對于大型制藥公司來說,偏差的平均成本高達數萬美元。防止人為錯誤的再次發生不僅節省了組織的資金,而且降低了合規問題的可能性,包括監管缺陷。
一些質量系統不允許將人為錯誤用作根本原因,以防止組織無法識別和解決錯誤背后的真正根源(見下面的錯誤#3)。例如,在許多(但肯定不是所有)人為錯誤事件中,所涉及的員工可以在錯誤變成偏差之前檢測到錯誤。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發現問題的能力不足”是可采取行動的根本原因。由此產生的CAPA(糾正和預防行動)將是咨詢或額外培訓,重點是提高個人發現和解決錯誤的能力,或其他工作輔助或改進人機界面(HMI),使操作者能夠及時更好地發現問題,以防止出現偏差。僅僅建議“注重細節”或“GMP的重要性”,作為一個獨立的CAPA來說,是不具體的,也是不夠的。如果有人不理解GMP的重要性,他們就不應該在GMP環境下工作,而且他們肯定需要更多的培訓。
3.沒有找到可能的根本原因
調查出根本原因的偏差調查所占的百分比是衡量質量體系健康的一個很好的指標-這個百分比越高,越好。沒有找出根本原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資源是其中之一。然而,更普遍的情況是作出了足夠的努力,收集所有必要的事實和信息,但仍然找不到根本原因。有時,這是調查人員技能直接導致的,他們可能沒有受過充分的培訓,或對所涉問題缺乏技術上的掌握。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調查得出的結論也令人驚訝,即無法查明“確定的”根本原因,盡管有所有必要的資料,而且結論是顯而易見的。對事實的錯誤解釋或不現實的確定性概念可能會使調查無法找到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沒有任何監管標準要求所有調查結論都是確定的。一個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以徹底調查為基礎并以現有數據和資料為依據的,這就足夠了。
對于手頭的問題,應該選擇合適的RCA(根原因分析)工具。對于更困難的調查,Kepner-Tregoe或IS-IS NOT分析通常可以從一系列不一致的事實中找出最具挑戰性的最可能的根本原因。
4.找不到真實的根本原因
找到真正的根源是至關重要的。在許多情況下,組織未能找出和糾正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的真正根源,結果他們遭受了數百萬美元的損失(甚至更糟)。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一個可采取行動的原因,是最符合現有的事實和徹底調查得出的信息,可以是最可能的根本原因,上述提到。
真正的根本原因是允許事件發生的潛在原因。了解真正的根本原因需要收集所有相關的事實。有時,這些在事件發生時就被清楚地理解了。其他時候,它需要深入的技術評估,可以跨越幾個月。
評估是否找到了真正的根本原因一個很好的測試是,看看是否可以用直接采取行動的形式來說明,這意味著它與糾正行動有著明確的聯系且在可控制范圍內。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以確定是否找到了真正的,可采取行動的根本原因是在調查結束時使用5
Whys工具,包括應用于更先進的工具,如魚骨圖或Kepner-Tregoe分析(KT法,問題解決技巧-方法)。
例如,備用電源的故障不是真正的、可采取行動的根本原因。為什么備用電源失靈?颶風馬修不能被列為可采取行動的根本原因,因為該組織無法防止颶風。然而,備用電源預防性維護程序不足可能是真正的根本原因,在這種情況下,糾正措施是完善程序。
5.準備一份不明確或難以跟進的調查報告
許多寫調查報告的人忘記了,他們的讀者不僅是內部員工,而最終還是外部第三方,比如檢查員。因此,調查必須易于理解和清晰,包含所有必要的支持事實和理由,以便在事件發生后幾年還能理解。要做到這一點,最困難的挑戰是在不顯示和重復冗余信息的情況下,以邏輯、清晰和簡潔的方式書寫。因此,培訓是寫出有效調查報告的重要內容。有導師協助調查人員可能是提高技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6.忽視成因及相關因素
除了根本原因之外,事件發生的成因是必要的,或者是增加事件的影響的因素。成因也需要根本原因的確定和糾正預防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限制了今后再次發生類似事件的可能性或影響。調查往往只關注根本原因,而忘了處理成因。使用5-Whys工具是區分成因和根本原因的有用機制。
7.執行不足的糾正預防措施
太多的調查調查出了適當的根本原因,但從來沒有將這一原因與CAPA聯系起來。大多數根本原因和促成因素應與一個或多個CAPA相關聯;如果沒有,則應提供明確的理由。調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止事件再次發生,只有當調查確定了根本原因并將其與適當的、有效的CAPA聯系起來時,才能實現這種情況。另一個考慮因素是在將實施“CAPA”時是否需要臨時控制,應利用風險評估來確定。
8.不進行訪問
太多的調查沒有從員工那里獲得與事件相關的見解和信息,要么是因為調查從未進行,要么是在事件發生后太久才進行。
記憶很快就會消失,所以調查應該在事件發生后盡快進行。一些組織在事件發生后立即“蜂擁而至”,由一個團隊進行訪問。這就是所謂的“凍結現場”。事件發生后迅速收集高質量的信息將節省你今后的時間和精力,并提高調查的質量。
在適當的情況下,用事先準備好的訪問問題與關鍵人員交談,會使調查更有用、更有洞察力,調查也更有效率。訪問的基本細節應在調查中加以總結。
結論:
雖然完美的偏差調查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如果沒有做好偏差調差,生產過程中產生不準確的根本原因和錯誤的會更多,以及重復的偏差,并增加監管和經濟風險。偏差調查投入的回報來自改善運營績效,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改善
GMP合規性。
熙邁(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從事第三方檢測驗證的服務公司,主要服務對象是以新藥研發,生物技術,醫療等行業為主的企事業單位客戶,服務內容主要是提供涉及溫濕度類和潔凈度類儀器,房間的檢測驗證。